安吉两山银行:存入“绿水青山” 取出“金山银山”

 

 

 

 

青山苍翠,绿水仙踪。在湖州,有一个让“颜值变价值”的生态资源转化平台。

 

如何让碎片化的生态资源高水平变现?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近年来,湖州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在全省率先探索打造生态资源转化平台体系。借鉴商业银行“零存整取”理念,2020年6月,安吉县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两山银行”,有效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

 

01

一张图  

让分散的资源聚起来

 

 

走进安吉县“两山银行”展厅,数字大屏上,森林、耕地、湿地等生态资源数据不断跳动,资源入库率、项目收储率、项目转换率、资源增值率、群众收益率和环境提升率等六大指标一目了然。

 

“一座山、一片塘、一块田……因为难以进行集约化利用,这些零散分布的生态资源往往处于荒废状态。”安吉县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子翔说,“两山银行”通过数字化应用,将碎片化资源强化整合、实现转化。

 

将生态资源存入“两山银行”,首先要摸清生态家底。据悉,安吉县利用卫星遥感、区块链等数字化手段开展资源调查,加快推进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工作,逐渐形成生态资源清单、产权清单,并将相关数据导入“两山银行”平台。

湖州南太湖新区将低效企业用地整合提升,成功招引吉利商用车湖州基地项目

摸清底数后,强化系统集成。安吉“两山银行”积极推动生态资源高效整合、业务多跨协同、机制系统重塑,联通15个业务部门、11套数源系统,整合181项数据、289项资源图层,形成了以资源规划、生态环保、农业农村数源数据为基础,以GEP核算为支撑的“生态资源管理应用一张图”,为实现转化打好底层基础。“山水林田湖草,分门别类。按图索骥,每一项生态资源的最新信息都在数字大屏上一览无遗。”张子翔说。

 

据悉,目前安吉“两山银行”数字化应用共计入库重点资源点位550余个,包括存量建设用地约2000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约5000亩、林地10万余亩、水域约1500亩、闲置农房200余幢。

 

“山水林田皆是资本,绿水青山均是生产力。”深谙此道的湖州将“两山银行”作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的重要载体,坚持系统观点,形成上下联动“一盘棋”。

 

湖州市、区县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山银行”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各具特色的“两山银行”建设方案,按照政府主导、国企主营、社会参与原则,构建起市级部门、区县、乡镇(街道)协同推进体系。

 

目前,湖州已实现市、区县“两山银行”建设全覆盖,为建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筑起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02

一本账

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

 

 

在2.3公里的南溪河岸,坐落着潴口溪、下汤、溪南、老石坎和横柏5个行政村。这里修竹遍地、水杉如画,却一直面临资源分布不均、发展规划欠缺等困境。

 

为此,安吉“两山银行”将五村打包收储,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规划,通过整合自然风光、红色文化等资源,共同建设了“五谷丰登·花园驿站”文旅项目。2021年,相关村经营性收入都增加了60万元以上

“五谷丰登·花园驿站”之潴口溪村“花千谷”

“整合闲散资源,为的是释放最大活力。”湖州市委生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全国不少地方都在探索“两山银行”,而湖州始终以普惠共享、共同富裕为落脚点,实行“一本账”分配,实现转化利益多方共享,避免生态资源交易做得红红火火,老百姓却得不到实惠的情况发生。

 

据介绍,对可供开发的闲置资源及低效开发项目,湖州采取租赁、入股、托管、赎买等形式集中收储,将资源流转到各级“两山银行”平台,由经营公司对分散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形成集中连片优质的自然资源资产项目包。

 

同时建成项目库,开展项目招引,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并实现生态资源资产转化项目“8+X”预评审,推动生态资源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目前全市“两山银行”平台累计策划形成项目193个

 

为突出多方共赢,湖州探索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共治模式,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入“两山银行”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并形成了岗位就业、参股分红和“固定保底+部分浮动”三大收益分配模式

 

另外,推出“两山农品汇”品牌,目前产品旗舰店已全面进驻长三角重点城市,覆盖全市近7万户农户、17.7万亩生产基地,带动相关农产品普遍增收10%以上。

 

在探索灵活多样的资源收储项目开放模式方面,湖州各区县立足区域发展定位和生态资源特色,多点开花,亮点频频——

安吉县因地制宜开发形成绿水经济、低碳经济、飞地经济等10类特色产品;吴兴区结合碳普惠机制,将个人绿色行为减碳量作为生态产品存入“两山银行”,构建区域个人碳汇交易平台;南浔区、长兴县对区域农业零散资源实施专业化指导、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推介,极大提升农业生态产品的质量与销量;南太湖新区则通过“两山银行”平台收储低效企业用地2655亩,整合提升后招引落地了一批绿色程度高、产值效益好的项目。

 

另外,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湖州还将“两山银行”平台接入“浙里办”“浙政钉”两大门户。只要是老百姓名下用不上的生态资源,都可以通过“浙里办”应用进行“存入”,而乡镇也可以凭借生态资源管理库和数据可视化平台实现资源管理和项目管控,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让资源变“钱”景。

 

据统计,截至目前,“两山银行”已成功转化文旅融合、闲置资源盘活等项目22个村集体经济增收2000余万元,解决群众就业2100余个;正在推进文旅融合、闲置资源盘活、循环经济等项目18个,建成运营后,预计年度营收超3亿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600万元,解决群众就业1800余个

 

 

 

03

一平台

让生态产品价值涨起来

 

 

一手连线农民百姓,一手牵线资本市场,“两山银行”让生态资源成功变现,但绿水青山到底价值几何?算法并无统一标准。

 

为更好地对生态产品进行价值评估和策划运营,安吉创新搭建了“两山银行”普惠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咨询、评估、策划、金融、交易五大服务中心,群众或企业通过服务机构注册入驻后,便可自主选择政策咨询、价值评估、方案策划、融资贷款、产品交易等配套服务。

 

打开“两山银行”资源普惠服务平台,在“交易中心”版块,除了竹林碳汇交易、水权交易等通过转移支付、指标交易等方式提高价值的调节服务类产品,还有安吉白茶、安吉冬笋、安吉竹林鸡等通过地理标识产品打造提高价值的物质供给类产品,通过项目招商、闲置资产盘活等方式提高转化的文化服务类产品等。

 

“我们通过搭建生态产品交易模块,可以针对不同生态产品,采用不同运营策略,让更多生态产品通过交易直接变现。”张子翔说。

竹林碳汇驾驶舱

率先应用的就是竹乡安吉随处可见的竹林资源。“真没想到,竹林里的新鲜空气也能变现。”凭借5425亩竹林,安吉县山川乡大里村党总支书记应忠东代表村集体,成功拿到该县首批竹林碳汇收储交易金27.5万余元。“换到真金白银,保护经营竹林的干劲更足了!”应忠东说。

 

2021年底,依托“两山银行”,安吉上线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并发放首批碳汇收储交易金和碳汇生产性贷款。根据毛竹林碳通量观测系统及国家已公布的《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安吉首期完成竹林碳汇收储竹林规模14.24万亩,合同总金额7230.79万元,已增碳汇和“销售”碳汇形成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剑指“双碳”目标,安吉正不断拓展“两山银行”的内涵,打造一个集竹林碳汇、光伏碳汇、甲烷碳汇于一体的综合减碳和交易平台。

 

这几天,安吉“两山银行”和上海农业基因研究中心的专家一起来到余村村,为节水抗旱稻项目挑选试验田,通过这项新技术,水稻的甲烷排放量可降低90%,用水量和人工可节省50%左右;而与国家电网下属泰仑公司共同组建的两山泰仑新能源公司,则在安吉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2021年度完成装机19个项目合计23.8兆瓦,完成并网4个项目合计13.7兆瓦。

 

“绿色”是湖州底色,“低碳”是发展路径,“共富”是本质要求,都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改革的创新探索和深入推进,相信‘两山银行’将成为湖州加快转化路径、实现共同富裕的又一强劲助推器。”湖州市委生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 | 浙江日报

编辑 | 沈含

✎审核 | 王琬鹃

 

首页    最新动态    新闻资讯    安吉两山银行:存入“绿水青山” 取出“金山银山”
2022-04-11 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