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130亿元 从拿地到投产 嵊州开发区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通线

6月14日,嵊州经济开发区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通线仪式举行。绍兴市委书记盛阅春、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出席并讲话,绍兴市领导施惠芳、谭志桂、魏伟、王涛,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弗迪电池CEO何龙,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周亚琳等参加;嵊州市委书记徐建役致欢迎辞,市委副书记、市长裘建勇主持仪式,市领导孙海荣、柴理明、屠强等参加。
盛阅春说,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是绍兴市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之一。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的落地,将有力推动传统汽车产业改造升级、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发展,为绍兴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在新的起点上,希望绍兴与比亚迪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芯片、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整车等领域持续深耕合作,共同抢抓新时代新机遇,携手实现互利共赢。绍兴市各级各部门要以最大诚意、更高标准、最实举措当好服务项目和企业的“店小二”,努力提供一流条件、营造一流环境,充分释放“招引一个行业龙头、培育一批配套企业、激活一个产业集群”的红利效应,齐心协力为“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率先走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市域发展之路”作出更大贡献。
王传福说,长三角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高地,在产业链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绍兴作为首批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绍兴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作为弗迪电池在长三角地区的重点布局,从开工到通线仅仅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产业发展的奇迹。要深抓世界百年变局中新能源汽车百年变革的历史机遇,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促进绍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未来,比亚迪将持续关注并支持绍兴市和嵊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绿色技术和产业促进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岗位,为国家稳经济大局、为绍兴市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要贡献。
徐建役代表市四套班子,向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的正式通线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对项目顺利签约、落地、投产给予关心支持的省、市领导及比亚迪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当前的嵊州正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窗口期,谋划打造新能源高端装备万亩千亿产业园,将以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为引领,努力把新能源这个重量级产业集群打造成千亿级产业航母。作为项目所在地,嵊州将不遗余力继续当好金牌“店小二”,着力营造安商、利商、兴商良好营商环境,携手推进双方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衷心希望比亚迪公司能够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助力嵊州在新能源领域实现换道超车、后来居上。

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位于嵊州经济开发区新能源高端装备万亩千亿产业园内,生产新能源电池及相关配套产业核心产品等。这是嵊州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0亿元,将为嵊州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
从签约拿地到开工通线,这个“巨无霸”仅用了不到10个月,创造了项目建设的“嵊州速度”。疫情下,如何攻坚克难,跑出发展“加速度”?嵊州针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创新开展助企纾困“云攻坚”服务。
一个多月前,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进入建设关键期,企业相关负责人因省外疫情无法赶赴嵊州,而项目招工等问题仍未解决。嵊州市委主要负责人专门召开视频会议,充分听取企业诉求。相关部门立即组成“云攻坚组”,并开启“直播带岗”云招工,很快就招聘到1500多名员工。
招工问题、燃气开通、临时用电、周边配套、办公场所、员工宿舍……该项目报建负责人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大大小小100多个问题,“通过政府‘云攻坚’服务,很多问题得以快速解决,真心给嵊州点个赞。”
截至目前,嵊州已组建助企纾困“云攻坚组”40多个,由市四套班子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帮助企业答疑解难,实现“云端”听呼声、问需求、解难题的快速响应机制。
今年以来,嵊州市不断加大助企服务力度,在提升惠企服务质效、强化政策保障、推进产业发展等关键点发力。在加快领带服装、厨具电器、机械电机三大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嵊州市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嵊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比亚迪电池、海威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晶越碳化硅半导体、金达视讯等项目为代表的5G产业,以贝达药业、浙江纳米抗体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都已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产业“链条矩阵”效应显现。
通过“服务活血”“产业造血”“政策输血”,嵊州有力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稳进提质。1月至4月,嵊州市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增长17.9%,全市工业投资增长46.5%。

✎来源 | 嵊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浙江日报
✎编辑 | 沈含
✎审核 | 王琬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