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遂昌奏响“山海联姻协奏曲”

 

一个因南湖得名,是红船起航地、红色根脉所在地;一个位于钱瓯之源,仙霞岭山脉横贯全境,是浙江省的生态高地。2018年,南湖区与遂昌县结对,正式开启山海协作“联姻”之路。

 

5年来,双方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山海协作实质性内容,在两地互访、“飞地”共建、产业合作、结对帮扶、消费帮扶、民生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不仅建立起了兄弟般的深厚感情,也为遂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山呼海应奔共富。遂昌县是浙西南革命发源地,与南湖有着共同的红色基因,在山海协作过程中,双方更缔结了携手走向共富的深厚情谊。”南湖区委常委,遂昌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志东表示,从南湖区到遂昌县挂职这两年多时间,他领略了遂昌的“好山好水好风景”,也见证了遂昌的“业兴人和发展忙”。这其中,有不少南湖元素和南湖身影。

 

 

推动产业合作

搭建资源共享共富路

 

走进位于浙江遂昌经济开发区的宇恒电池生产车间,模切工序、叠片工序、装配工序正有序进行,尤其是自动化设备闪烁的红蓝绿指示灯和轻微的机械转动声,交杂成动感十足的现代化生产场景。

 

“这些设备是新安装的,生产效率是传统设备的3倍呢。”和浆涂布碾压中心车间主任徐建俊展示了电子监控屏上机器作业的实时数据。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宇恒电池从早期单一的镍氢电池生产转型至锂电池的生产后,如今又开始开拓新能源储能电池新赛道。

 

“宇恒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升级离不开南湖区的大力支持。”浙江遂昌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胡著邦说道。2021年,宇恒电池获得南湖区3家企业756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这批资金被用来增加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工厂改造,并在遂昌山海协作产业园企业孵化中心租用15000平方米厂房进行方形磷酸铁锂电池的项目生产,极大地增强了宇恒电池在新能源赛道的竞争力。目前,该企业作为丽水市拟重点上市企业,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在进行上市辅导。

 

在遂昌,像宇恒电池一样,依托山海协作优势,促成跨区域资源互补与共享而获益的企业还有很多家。

“南湖区今后将是我们招才引智的主战场。在南湖区政府的协调下,我们在嘉兴科技城摘得30亩土地。”菲立化学工程(遂昌)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高新企业,总经理毛卫青表示,他们企业由遂昌培育壮大,但受区位制约,在当地引进高端人才和研发人才有一定困难,因此计划把遂昌作为总部和生产基地,把设计中心、工程研发中心、维护中心、销售中心等部门迁到南湖区,让菲立充分吸收利用南湖区的人才、技术等优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企业获益,两地政府间的“产业飞地”合作也收获颇丰。2018年,南湖区、遂昌县按照“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模式在南湖区凤桥镇共同规划建设南湖—遂昌“飞地”产业园。该产业园以“空间置换”调动发展活力,联合结对双方共同建设“抱团飞地”强村项目,主要引进精密机械制造、新材料制造等企业,致力于打造全省山海协作产业帮扶样板。

 

如今,南湖—遂昌“飞地”产业园已入驻企业6家,嘉兴群英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已累计向遂昌方拨付返利资金2600万元,为遂昌县约80个村实现高质量可持续“消薄”。

 

 

 

援建基础设施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3月下旬的遂昌县新路湾镇蕉川村,碧绿群山掩映下,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在微风里摇曳,宛若一片涌动着金色波浪的海。有着“江南粮仓”之美誉的蕉川村是浙江省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华东十大油菜花基地之一,一年“稻油轮作”,四季风景秀丽。

 

“以前来看风景的人很多,但是早上来中午就走了。”遂昌县新路湾镇党委副书记童宣明笑意盈盈地说,“如今有了未来乡村会客厅,游客可以多停留一两天,来感受我们村的农耕研学文化。”

 

2019年始,南湖区与遂昌县倾力打造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立足解决农民的“急难愁盼”,南湖区科学合理安排援建项目与资金,试图以基础设施完善带动产业发展。蕉川村未来乡村会客厅正是南湖区全额投资660万元援建的山海协作项目,其建筑总面积达2066平方米,集接待、研学、商务、旅游集散等功能为一体。

 

“目前通过出租的方式,未来乡村会客厅每年能为蕉川村带来48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童宣明说,“我们可以把这笔钱用于村里设施建设和慰问困难群众。”

行走在遂昌,总能与“南湖”不期而遇。

 

距离蕉川村40多公里的遂昌石练镇宏象村,气派的移民创业中心(宏象村共富楼)坐落在群山之间,一条茶山新路蜿蜒在茶树和毛竹林之中。

 

“共富楼建成后能为村里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宏象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根说道,宏象村以农业为主,但是生产方式十分传统。有了这幢共富楼,村里年初就引进了杭州的“上海优选”。该农业企业将在村里培育3000余亩农业基地,包揽承接订单、加工、线上销售、配送等全流程服务,有效解决宏象村传统农业深加工空间不足的问题,“预计该企业初期产值能达到5000万元以上,村集体能够通过分红增收10万元。”

 

抬头远眺,乌牛早、毛峰、龙井,在春风细雨间静待茶农采撷。

 

“除了援建共富楼,南湖区还投资80万元,帮助我们修建了一条3.5米宽、3.7公里长的路。”提到这条路,王新根很是感慨。“要致富,先修路。这条便民茶路有效改善了茶农生产经营条件,实在是一条富农茶路。”

 

“这条路修到我们心里去了!”今年64岁的村民钟姜凤表示,以前运送毛竹、茶叶、肥料都要靠肩扛,或者花钱请人背,现在开车上下山,省钱又省力。

 

 

 

培育特色产业

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

 

下午3点,遂昌县金竹镇大球盖菇种植大棚内气温高达50多摄氏度。叶村村民林香梅在大棚里挥汗如雨,采摘大球盖菇。成熟的大球盖菇菌盖呈半球形,色泽红褐,脚粗帽肥。

 

“我每天可以赚120元!”林香梅高兴地告诉说道,她从2月初就开始帮村里采摘大球盖菇了,这几天每天要工作七八个小时。“采摘完后我们要按照品质分级整理,品质好的大球盖菇1斤可以卖到10元钱呢。”

 

金竹镇的大球盖菇种植产业其实是南湖区帮扶遂昌种植菌菇的“2.0阶段”。金竹镇镇长助理、南湖区挂职干部朱良伟解释道,前一任挂职干部来自南湖区科技局,2019年在其牵线之下两地开启了菌菇合作,最初试种羊肚菌,后又种植大球盖菇。如今金竹镇已种植大球盖菇100亩,每年亩产量可达到5000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朱良伟说,南湖区不仅提供40万元的山海协作特色种养基地援助资金用于启动金竹镇食用菌种植项目,还邀请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专家进行点对点的技术指导,以此解决当地老百姓的产业准入门槛问题。此外,南湖区还积极对接销售市场,协调南湖区生鲜超市、连锁餐饮企业采购遂昌食用菌,全流程畅通产业链条各端口,去年已促成遂昌县金竹镇与南湖区餐饮协会签订食用菌采购订单10吨。

 

“我们村原本没有村集体经济来源,多亏了南湖区帮助我们培育了10亩大球盖菇。”叶村党支部书记涂志光算了一笔账。种植大球盖菇的大棚是种植羊肚菌剩下的,培养菌种的材料是水稻收割后的稻秆,菌种是南湖区赠送的……“除去人工成本,这是一亩万元的买卖啊。”目前叶村大球盖菇种植产业带动20多位村民就业。

“什么时候能买到水蜜桃啊?”桃花刚开,金竹镇茶竹岭村党支部书记谢金伟便收到了老顾客的预订信息。

 

2019年遂昌县金竹镇茶竹岭村实施高山水蜜桃项目,南湖区凤桥镇桃花源农场为茶竹岭村送桃苗送技术。因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茶竹岭村的水蜜桃更加甜美多汁。“去年35亩水蜜桃卖了5万元,今年进入丰产期,挂果会更多,收益会更好。”谢金伟说,有了第一期试种成功的经验,南湖区又帮助村里启动实施二期65亩水蜜桃种植,目前共有100亩高山水蜜桃园,今年南湖区还计划对水蜜桃园进行喷灌和智慧管理系统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去年茶竹岭村还在水蜜桃地里种上了大球盖菇。上有灼灼桃花,下有肥嫩菌菇。一片流转土地,开出两种富农产业之花。

 

“我们挂职干部是南湖区和遂昌县山海协作的桥梁,一直以加强南湖、遂昌两地沟通协作和资源共享为己任。”张志东介绍道,南湖区在遂昌挂职的干部,不仅仅是完成政治使命,更重要的是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自身能力得到锻炼,与当地干部群众建立友谊,收获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

 

回顾5年结对旅程,历经一个个山海协作项目的始与终,南湖区与遂昌县携手并进,不仅创造许多共富硕果,更是缔结一段深厚的合作情谊,留下一段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山海”佳话。

 

 

 

来源 | 浙江日报

编辑 | 沈含

✎一审 | 楼昕

✎二审 | 王琬鹃

✎三审 | 郑宁海

 

首页    最新动态    新闻资讯    南湖遂昌奏响“山海联姻协奏曲”
2023-03-29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