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岛-杭州港飞地联动 打造共同富裕区域发展“县域样本”
01
基本情况

诸暨市位于浙江中部偏北,北承杭州,南接义乌。作为杭州都市圈核心区成员,近年来,诸暨市为了有效破解县级市科创产业招才、用才、留才难问题,积极利用临杭区位优势,主动承接杭州都市区创新创业孵化成果,通过打造诸暨岛-杭州港双向联动飞地,打破地域限制,突破人才、产业、政策等方面制约,推动两地人才创新创业、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异地研发孵化—本土转化生产”的区域联动产业培育新道路。
2017年底,诸暨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设立科创飞地“诸暨岛”,2019年在诸暨建设产业基地“杭州港”,形成“一岛一港”双向联动发展,累计引育两地企业100余家(其中高新企业占比50%以上)、省级以上人才40余名、博士及硕士人才200余名,带动两地就业2000余人,入选第四届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县域优秀案例、杭州都市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创新样板。在此基础上,诸暨先后复制推广设立“诸暨岛”6个,建设“杭州港”3个,促成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入驻企业累计申请、授权知识产权1200项(其中发明专利230项)。

02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的工作机制
“诸暨岛”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进行深度融合,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整合能力,为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运营支持。

一是优化完善顶层设计。率先明确在哪里建飞地、招什么等方向问题。锚定创新高地建飞地,选择在新兴产业先发优势地、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区、省级以上科创大走廊贯通区域布局“诸暨岛”;聚焦新兴产业建飞地,围绕智能视觉、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开发区三个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建飞地;紧盯“两高”招商引智,明确准入条件,重点吸引高新技术项目、高端人才领衔项目。同时,制定项目履约管理办法,对考评不达标企业及时清退,切实提高运行效益,已累计清退19家。
二是定制“1+2+X”配套政策。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创新驱动、人才集聚的实施细则》《关于推动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入驻“诸暨岛”加快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意见》《关于促进飞地整合提升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政策,对于入驻企业(项目)和人才,给予“1+2+X”定制政策:“1”即一套包含三年免租、装修补贴、设备补贴、设备贷、产业基金等的基本政策,“2”指共享杭州、诸暨市两地各类配套政策,“X”指对重大项目和特殊人才实行“一事一议”政策。
三是实施市场化运营服务。引入具备专业运营经验和运营资质的杭州瑞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运营公司,具体负责办公园区的整体设计、对外招商、宣传推广等日常管理工作和融资对接、创业指导、审批代办等全生命周期服务。自运营以来,“诸暨岛”创建为浙江省首个“飞地型”双创示范基地、浙江省数字经济飞地示范基地,杭州港争创为省级孵化器、省级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并成为浙江省2023年园区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财政专项激励试点,获得资金支持400万元,并荣获绍兴市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A类。
(二)深化“杭州孵化-诸暨生产”
联动模式
以“诸暨岛”为支点,推动滨江、诸暨两地优势资源双向流通,一边撬动杭州都市区前沿性、高端化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另一边撬动诸暨庞大的产业基础和块状集群,通过科学配置各种要素资源,碰撞迸发出强劲动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是“借鸡生蛋”破解人才招引难题。首个“诸暨岛”选址杭州滨江华城和瑞科技园,吸引杭州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及早中期科技型企业入驻、孵化,已累计引育科技型企业60多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同时,推动诸暨本土企业在杭州设立实验室、研发机构等载体,依托滨江区人才科技等创新资源集聚优势,补强诸暨智能制造、袜业、珍珠等特色产业链,帮助10余家诸暨企业在杭州设立研发机构,共享滨江区“人才智库”,有效弥补诸暨自身人才招引短板。
二是“腾笼换鸟”厚植项目落地土壤。依托诸暨制造业基础扎实、空间资源丰富且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为“诸暨岛”孵化企业和成熟项目提供丰厚生长土壤,促进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推进50余家企业在诸暨实现产业化。2019年以来,经开区以“腾笼换鸟”、余缺对接等方式先后整合闲置空间约9万㎡,建成“杭州港”一期、二期,同时引入“诸暨岛”运营服务团队负责管理“杭州港”,确保企业在诸杭两地享受一体化服务,集聚省级以上人才及高校专家30余名,落户企业46家,成功创建为省级小微企业园。
三是“筑巢引凤”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实施“杭绍同城”三年行动计划,从全面融杭的高度规划城西商务区,优化完善功能布局,配套建设交通、医疗、教育、商业、科技、文化、运动、服务八个“城市客厅”,开启“工作在杭州生活在诸暨,生活在杭州工作在诸暨”的双城模式,全力打造诸杭两地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区。近年来实施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标杆项目20余个,推出诸暨至杭州高速双向免费通行,先后开通诸暨-杭州“西施号”通勤列车、诸暨-杭州-上海南“绿巨人”通勤列车,建成温德姆酒店、宝龙广场、明德小学、华夏金石学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五泄江文化广场等一批地标项目,生活品质和服务水平逐步向杭州接轨。
(三)构建“整合提升-柔性复制”
的发展格局
“诸暨岛”是诸暨全面融入长三角、深度融杭接沪的重要载体,2019年以来,诸暨开始复制推广“诸暨岛”模式,先后在上海、深圳、西安等地设立科创飞地,实现“独岛”向“群岛”的转变,目前已累计建成各类“飞地”面积达3万㎡,不断扩大对创新创业资源的吸收效应。
一是整合提升“诸暨岛”。去年来,在诸暨开发区、高新区完成合并的背景下,开发区进一步优化完善体制机制,通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完成了对滨江“诸暨岛”及“高新岛”、余杭“高新岛”的整合提升,将运营团队合二为一,进一步打破杭州群岛之间的运营壁垒,实现信息、人才、资金、空间、政策等资源要素互通共享,进一步提升运营实效,构建“一个飞地+一个产业+一个科创园”的发展格局。
二是增点扩面“杭州港”。2019年,开发区以“腾笼换鸟”、余缺对接等方式整合明龙厂区闲置空间约3万㎡,建成“杭州港”一期,不到半年引育汇健科技、壹生科等生物医疗企业20余家,成为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2022年,继续以“腾笼换鸟”方式整合神鹰厂区闲置空间约6万㎡,建成“杭州港”二期,主要落户智能视觉、新材料等产业项目,不到半年落户浣江实验室、昕微电子等项目24个。2023年又启动了三期建设,面积约5万㎡。

三是联动发展“共富区”。推进“飞地+基地”融合发展,围绕智能视觉、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个新兴产业建飞地、科创园,每一个飞地、科创园聚焦一至两个重点新兴产业。诸暨市于2020年规划建设了智能视觉产业园,为企业提供落地载体和配套服务,目前一期300亩已建成交付,累计签约入驻企业40余家,其中沪杭项目占7成左右,初步形成集聚集群发展格局。2022年,诸暨在杭州紫金港设立了智能视觉专业飞地,靶向招引智能视觉产业项目、人才、基金,与智能视觉产业园形成内外联动。

诸暨岛杭州港创新园在打破地域限制,突破人才、产业、政策等方面制约,实现区域联动发展、科技成果孵化、推进共同富裕方面提供了先行示范的创新样本,特别是探索了一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之路,且具有信息灵通、成本较低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借鉴意义。下一步,我们将强化“飞地+基地”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探索创新联动发展模式,实现创新创业多元化、多层次、多平台发展,形成多点双创互应,引领区域科创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造区域发展“县域样本”。
✎来源 | 诸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编辑 | 沈含
✎审核 | 楼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