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港经济开发区:海洋经济加速驶向“深蓝”
独山港

夜晚的独山港港口码头,依旧灯火通明。来自国内外的货轮依次打开船舱,一个个集装箱在吊机的精准抓取下快速实现货物装卸,短驳车川流不息、往来迅速。这样的场景已成为独山港经济开发区海洋经济发展画卷中最生动的一笔。
“
独山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浙江北部唯一可建3万吨至5万吨级生产性码头泊位的深水良港,目前已建成生产性码头泊位2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9个,已建成500吨级内河泊位18个,开通海河联运航线40余条。得天独厚的条件让独山港有了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壮大、打造海洋产业倍增平台的先天条件。近日,省海洋经济发展厅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浙江省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倍增平台培育名单的通知》,平湖市独山港化工新材料提质增效倍增平台入选,为嘉兴市唯一。

独山港化工新材料提质增效倍增平台位于独山港经济开发区东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平台规划用地面积8平方公里,打造成为以临港绿色石化为主导产业的海洋经济战略性、标志性平台。“我们紧扣‘提质增效’关键词,在平台打造上结合产业定位与企业分布格局,重点发展碳三碳四、芳烃、清洁能源产业与精细化工产业,同时串联起平台南北交通运输、联通浙沪化工物料互供的综合廊道,形成‘一廊三区’的总体空间布局。”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经发办主任李月萍说。
化工新材料产业是平湖独山港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平台所在的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石化产业园是浙江省化工园区(集聚区)合规园区,自成立以来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平湖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德国巴斯夫、贺利氏、中石化、卫星化学、新凤鸣集团、传化集团等一大批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领先企业集聚。近年来,园区以特色产业为发展导向,重点发展碳三碳四(氢能)、纤维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生物医药)等产业,不断招大引强选优,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持续延链、强链、补链。同时加快构建氢能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发展氢气→双氧水、加氢弹性体材料、氢能利用产业。今年1至11月,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实现新材料规上工业产值468.1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17.8%。

“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的原则,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高端制造业合作对接,做到合理化布局,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李月萍说,以海洋经济为引领,全面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预计到2027年,独山港化工新材料提质增效倍增平台可实现产品高端化、专业化突破,配套产业能力不断提升,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倍增平台基本建成,成为嘉兴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来源 | 今日平湖
✎编辑 | 詹志平
✎审核 | 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