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义综合保税区
一、历史沿革
金义综合保税区于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规划面积1.79平方公里,一期1平方公里,二期0.79平方公里。
金义综保区按“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原则,分二期建设: 一期项目于2016年1月4日开工建设,同年12月23日通过国家正式验收,2017年 6月30日正式封关运行;二期项目于2021年6月1日通过杭州海关等八部门联合验收,自此,金义综保区(围网内)全域封关运行。
2020年9月24日,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扩展区域正式挂牌,金义综保区1.79平方公里全域纳入,正式进入“综 保+自贸”时代。
二、开发区域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国 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金义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15〕189 号),以金义综保区为核心实施金义新区(金东区)的整合提升。规划总面积约1.79平方公里 (围网内面积1.26平方公里)。 一期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正涵街,南至新城路,西至广顺街,北至集贤路,二期规划面积0.79平方公里,具体为广顺街以东、宏业路以南、正涵街以西地块。
三、发展现状
金义综保区围绕浙江自贸区“一都两中心一港一地一平台”定位要求,结合金华及周边产业基础,以“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发挥“自 贸区+综保区”叠加的优势,积极拓展外贸产业。目前,金义综合保税区内分为口岸作业区、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区、国际贸易区和综合服务区五大板块,已完成有效投资超50亿元,建成综合查验仓、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酒店和写字楼、综合服务中心、会展中心等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20万m²。
2023年海关总署综合绩效考核中,金义综保区位列全国第52位,省 内第6位。
四、发展特色
围绕金华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聚力发展“大宗商品、跨境电商、保税加工、冷链物流” 四大业态,累计招引落地企业 200余家企业主体,在做大业务数据规模、做活贸易新业态、做实监管新模式、做优企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大宗商品贸易。 围绕
金华及周边地市各地对大宗生产原材料的进口需求,积极发挥金义综保区开放、创新、物流等优势,高质量建设金义综保区大宗商品贸易集散中心。落地浙江省首个前海现货指定交收仓,招引了大宗商品贸易和供应链龙头企业入驻,并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进出口来源拓展至加拿大、 马来西亚、英国、法国等49个国家和地区。金义综保区大宗商品贸易集散中心建设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获评 2021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20个案例之一、2022年中 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2023浙江自贸 试验区“十大进展”之一、2024年浙江省进口高质量发展项目。
(二)跨境电商。金义综保区前期重点招引跨境电商和保税贸易相关企业,打造“前店后仓”,实现“金义保一天,全世界一圈”。园区内天猫、京东、小红书、抖音、拼多多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均已纷纷入区,引进京东华东地区中心仓、天猫国际服装品类中心仓、渝欧奶粉中心仓等一批省内、华东地区、甚至全国的中心仓和分拨中心,建成宠物食品的华东中心仓和全国宠物食品的进口基地,跨境小包业务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配套金义综保区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已走通9610、9710、9810多种跨境出口监管模式,实现了“清单核放、汇总统计”清单简化申报功能,走通了上海、宁波、杭州的海运等转关业务, 为众多跨境电商卖家和货代企业提供了安全、快捷、省心、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性服务。
(三)保税加工。金义综保区已通过招引、培育企业,在综保区内开展牛肉切割、坚果炒制、白兰地灌装等进口食品加工贸易业务。同时积极开展“保税+”企业招引和服务工作,新引进机床制造、保税维修等项目。依托金义综保区“境内 关外”海关监管优势,着力培育补齐产业链,逐步引进生产厂家, 实现在区内研发、生产。
(四)冷链物流。金义综保区结合金华周边火腿产业,积极申报落地浙中地区首个进境肉类 指定监管场地,建成浙中西地区首个自动化冷库,现已在综保区内建成报关、查验、仓储、加工 一体化冷链产业配套设施。同时,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创新通过“企业仓单质押、仓库监管服务、银行评估授信”的方式, 开展仓单质押融资,帮助企业解 决库存变现的难题。